昆明狗市场探秘

随后,记者走访了几家宠物医院,都存在着店面狭小、设备不齐全、异味冲鼻等情况。

记者来到西苑花鸟市场内的一家宠物店内,只见七八平方米的店面内,十来只不同品种的小狗挤在排列得密密麻麻的笼子里。店里充斥着一股难闻的“狗味”。

记者表示想买一只金毛,店主热情的将小狗抱出来,向记者介绍狗的品种、特性。但当记者问:“小狗是否需检疫证明?”该店主只是反复地说他卖的狗已打过针,拿免疫证明没问题。

根据云南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的有关规定,检疫证明与免疫证明并不一样。检疫证明是根据有关规定,动物在运离饲养、经营地之前,必须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并凭检疫证明出售和运输。因此,宠物店在出售小狗前,必须办理检疫证明。在记者走访的市区多家宠物店中,对于出售的狗是否经过检疫,多数宠物店不能提供检疫证明,不少店主都将免疫证明当成了检疫证明。

狗市交易猫腻颇多

所谓“星期狗”,就是买回去一周左右就出现病症的狗。调查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都表示曾吃过买到“星期狗”的亏。

“我买了两次狗,结果一次死了,一次病了。”陈先生向记者大倒苦水。一年前,儿子闹着要养一只狗做伴,毫无经验的陈先生就到流动狗摊上买了一只哈巴狗。“在狗摊上,那只狗还活蹦乱跳的。没想到,买回来后没多久整只狗就蔫了,5天后死了。”陈先生和朋友一说,才知道自己买了一只“星期狗”。由于怕病狗对家人健康有影响,陈先生还特地花钱带全家去体检。

前不久,儿子再次提起养狗的事,“吃了一堑”的陈先生心想,宠物店里的狗应该比流动狗摊的狗有保证,就到市区某宠物店买了一只小哈巴狗。当时店主还给陈先生一张发票,称“卖出去的狗拒不退货”。然而,让陈先生苦笑的是,这次买来的竟然还是一只“星期狗”。气愤的陈先生跑到店里坚决要求换一只健康狗,店主却以发票拿了为由拒不退换。经过一番僵持,心虚的店主勉强同意了陈先生的要求。

市民王女士、肖先生都有过和陈先生相同的遭遇。他们说,目前,昆明的宠物市场经常出现这种以次充好的情况。碰上这种事,如果是在流动摊贩上买的,小贩一眨眼就没了影,买主根本无处讨说法;如果是在宠物店买的,店主又常常以买主不会养为由不让退换,有的宠物店里还挂出了“一经出售,盖不退换,买前要先看清”的牌子。

市民杨小姐就曾买到过一只冒牌的博美。杨小姐说,博美美丽可爱,可一打听才知道价格都要近千元。去年底,她在路上看到有流动狗摊在贩卖“博美”,毛色跟自己见过的其他“博美”一样,深红光亮,像一只小球,而价格只要两三百元,杨小姐二话不说买了下来。一个月后,这只“博美”的颜色越来越浅,体形也比一般的博美犬大很多,杨小姐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赶紧找位宠物医生,这才知道这是一条“串种”博美,以前深红色的毛可能都是染出来的。

其实,不只是在品种上市民难以辨别,在狗的年龄大小上,市民也常常被骗。近日,记者随一位宠物专家到市区一家宠物店里买宠物狗。店里出售的多数都是小型犬,问及小狗的年龄,店主说都是刚出生2个月的。宠物医生仔细查看了小狗后,肯定地告诉记者,这些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生不到2个月,买回去不好养活,有些则已出生五六个月了,但因本身的体型小,看上去像是只有两三个月。

“有人说养宠物难,但更难的是避开宠物买卖里的陷阱。”近日,做过多年宠物交易的王川向记者透露了宠物买卖中的一些猫腻。

很多人在买狗时都有碰过这样的情况,卖主一般都声称自己卖的狗是自家繁殖或是朋友家里养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昆明哪有那么多狗在生小狗!”王川说,其实,昆明只有一小部分宠物店里的狗是自己的狗繁殖的,或者把别人家里刚出生的小狗收来卖,大部分狗都来源于广州以及上海、深圳等地,“因为从外省批发狗的价钱比较便宜,如沈阳的狗便宜到论斤卖”。

“由于宠物店和流动狗摊的狗很多来源于狗场和外地市场,长途运输和不断变换环境、温差大,狗的抵抗力很弱。”王川说,狗和狗之间会通过直接接触和微沫、空气等间接接触交叉感染,而运输、买卖时狗笼都挨得很近,因此只要有一只狗患病,其他的狗肯定遭殃。

“从理论上讲,2个月以上的狗才适合出售。”王川介绍,出生才1个月的狗还需要吃奶,而2个月左右的狗则刚学会独立,才能注射第一针疫苗。但是,不少狗贩却把1个月左右的狗也拿出来卖,并欺骗买主说它们已经有2个月大了,这就可能造成小狗母源抗体不足,比较不容易养活。

“还有一些则是利用小型犬体型小的特点,欺骗消费者。”王川说,一般人是不懂得通过牙齿去识别狗的年龄,因此一些狗贩就把一些原本体型小的狗当成小狗来卖,谎称这狗只有两三个月大。

采访中,不少市民对贩卖“星期狗”最为痛恨。 据悉,狗一旦生病,狗贩就会想尽办法让它容易“出手”。比如,他们如果收购了一些患有先天性疾病的病犬,或是在长途运输中患病的狗,便会给它们注射血清、激素,让狗“精神”起来,这样的狗也容易脱手。而等药劲一过,狗自身的疾病会由于缺乏治疗而变得更加严重,也就成了“星期狗”。

“卖相”好不好,决定着狗好卖不好卖。王川说,部分狗贩就通过给小狗染色等方法来制造好的“卖相”,只要用普通的染色膏,十五分钟就能给狗换色。比如博美犬因为价格较高、销量较好,不少狗贩就将颜色较浅的杂种狗染色,使其毛色深红光亮,比较像纯种狗,价格也可以卖得高一些。而更常见的是把长得“不干净”的狗染成纯白色,以招惹顾客喜欢。

宠物市场亟待规范

随着养狗人群的不断增多,宠物交易也日益火爆。针对交易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宠物交易的监管仍存在盲区。有关人士建议,宠物交易应走规范的产业化道路。

“在动物检疫申报点里,从来没有狗贩来为将要出售的小狗作检查。”西山区畜牧兽医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曾经有人因为要带宠物上飞机而来开动物检疫证明,但宠物经营者却鲜有人来申报检疫。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动物凭检疫证明出售、运输、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动物在运离饲养、经营地之前,饲养、经营者必须向所在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或其派驻的动物检疫员申报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动物,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检疫证明。不按规定报检或依法经营应当检疫而没有检疫证明的动物,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1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据悉,农业部门曾对街头流动狗摊实行过突击检查。虽然没有经过检疫的宠物狗是不允许买卖的,但是要从源头上强制检疫,管理起来却很难。

市工商局有关人士介绍,宠物买卖属于特殊行业,从注册登记的角度来说,能否从事这项经营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不过,昆明宠物买卖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市场,都是零散经营,不容易监管,街头随意摆放的流动狗摊也只能通过城监部门来取缔。对于交易过程中存在的情况,他们将加强管理。

记者从市消费者委员会获悉,虽然很多人买狗受骗,但却很少人来投诉。原来,这种纠纷争议的焦点在于宠物狗是否在购买之前就已经患病,相关鉴定只能由动物检疫部门出具。但即使有关部门能确认狗病死的原因,也未必能证明销售前就是病狗,加上处理过程非常麻烦,成本较高,不少市民也就对此不了了之。

目前,昆明并无针对宠物经营的具体规定。业内人士认为,要规范宠物交易行为,首先要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责,使宠物产业管理有章可循。同时,应对非法狗贩采取措施,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业内人士还建议,对昆明的宠物交易应该进行专业化综合管理,走产业化道路。同时,成立专门的犬业协会进行指导,督促行业自律,使正规的宠物出售者走上产业化道路,在宠物质量上取得优势。

© 2005-2025 PetTour.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iPetTour.com